分類/標籤 網誌/分享 BLOGS | by mark kong | 讀書後感

有天放假的下午經過灣仔,在小巴上看見有兩母子在繁忙的馬路上左穿右插,頗為驚險。細看之下的阿媽左手拾著小提琴,右腋夾著圖畫板。而阿仔背上揹起大書包,鼻樑架起厚鏡片。大人一臉急躁,小童一臉無知地向同一個方向既跑且走地趕過去。

隨他們的步伐望過去 ,如沒有估計錯誤的話,他們的目的地應該是演藝學院吧,既然目的地是演藝學院,那麼到演藝的目的應該是表演,但我想問的是,究竟是那小孩喜歡表演或是那家長喜歡他小孩表演?

看不見的手除了適用於自由經濟之外,其實更適用於一孩政策。君不見地方經濟愈發達,出生小孩愈減少,有些地方已跌到負數了,這現象說明了根本不需要政府來「幫」你計畫,理性的選擇已幫你做了決定!

而現代的一孩政策亦造就了新興的父母群,我們姑且叫他們做「直升機父母」,直升機父母是有趣的,他們會 24/7在小孩旁邊盤旋,發出刺耳的噪音,令人頭昏腦脹。他們會為小孩安排一個有如CEO的行事曆,更會爲小孩編寫一份有如傑青的履歷來找心儀的幼稚園。

冇人敢否定在香港識英文很重要,錯覺英語流利等於無所不能也不是新鮮事,所以周不時看見那些直升機父母膽粗粗地用他們的廣東英語來操練小孩。以孩子能背出a for atmosphere,b for barbarian為榮,剝奪孩子對apple, and boy的想像。這樣能不能把英語學好?見仁見智吧!

雖然這些處處護短的教養方式是好是壞都不是三言兩語能判斷,但如果一個小孩在一個絕對自由的家庭長大,究竟心理變化上跟時下的溫室近視小孩有甚麼分別呢?近期看了一本頗為怪雞的書「一刀未剪的童年」,在這書了解了世界並沒有所謂正常的童年,書中基本上圍繞著一個因爸爸酗酒又有暴力傾向,媽媽罹患狂躁症而被迫丟進精神科醫生家中的著名廣告人的故事。

這樣的故事看似只是反映一些普通社會問題,沒甚特別。但怪雞之處從故事主人翁在小時候道出一些光怪陸離的人與事,有些引人發笑,有些怪異驚悚,例如拿鎮定劑當糖吃,坐電椅來娛樂,以自殺來逃避上學、用大便的形狀來獲得上帝的指示,林林總總.... 好看之處是這小孩每每在這荒謬的地方得到啟發,慢慢蛻變而得到更強的生命力。 

如果這書真的是以孩子的角度細膩描寫成人世界的瘋狂失控,那麼我們也可問問自己,對望子成龍的渴求有沒有一點步向病態的追尋呢?

mark kong

2015/02/06